您好,欢迎光临“淄博市物流与供应链协会”网站!
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两会 | 物流人必看!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些关键词

日期:2023-03-06 09:39:53    打印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

物流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与物流业相关的热词提及频率高达156次,为行业发展绘就了蓝图。

5%左右

       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121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2%,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年均增长6.2%,在高基数基础上实现了中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2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病毒变化和防疫形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面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果断应对、及时调控,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我国经济展现出坚强韧性。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解读:

       GDP的增长,反映出经济发展动力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费能力的强弱。2022年,面临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在攻坚克难中稳住了经济大盘,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基本完成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今年5%左右的增长率,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强韧性,更是体现了应对考验的中国智慧。

扩大内需

       过去五年,我国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更多经济增长动力源,着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疫情发生前,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面对需求不足甚至出现收缩,推动消费尽快恢复,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15.8%提高到27.2%。

       2023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解读:

       坚持扩大内需,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选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坚持扩大内需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强发展活力和韧性的迫切需要。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有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有利于增强发展韧性和扩大回旋余地。


       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稳住经济大盘,国内需求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现代化产业体系

       过去五年,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把制造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有力促进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中国制造的品质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解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优化供给侧结构、带动需求扩大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但产业链供应链仍不完善,某些关键节点和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

       打造完整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必须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才能把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前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加,技术封锁现象加剧明显,因此我们要发挥自身的内生比较优势,集中关键力量进行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补齐我国重点产业链发展短板。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系统,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在促进经济流通、优化产业空间、提升消费品质等方面意义重大,对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和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绿色转型

       五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23年,将继续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解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禀赋相对不足。


       多年来,我国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减量”发展,取得了可借鉴的经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仍是未来发展的应有之意。让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积极利用外资

      过去五年,我国坚定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高水平开放更有力促改革、促发展。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出台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推动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今年,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解读: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现已成为跨越地理限制、突破文化差异、融合发展需求的开放式、全球性合作平台。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发挥外生比较优势,强化内生比较优势,不但助力我国现代化产业建设,更有助于世界经济稳定。

乡村振兴

       过去五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始终不懈地把14 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 就业创业增收。

       2023年,将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解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乡村振兴”,足以可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已经全面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


       农民不富,中国不富。我国仍有6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实现乡村振兴,是农民走向富裕的重大机遇,也是国家强大的重要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一次大的转变。只有乡村振兴,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乡村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的关键一步。